在后台有一个家长咨询:“带孩子去康复机构进行融合教育,“融合”是指一个老师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学习训练,让他融进小孩子群里么?很想问一下,在自闭症患儿的干预过程中,真的可以完全不用家长的辅助与陪同吗?”
我是一名特教老师,先上结论:家长是干预的核心。
在孩子康复训练过程中,家长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?
一、淡定者
首先就是家长要尽量做一个淡定者。
以我接触的真实案例来说,一般孩子刚被确诊为自闭症,家长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逃避的心理,其中孩子父亲的逃避性倾向更大,母亲则相对较少。
隔代教育(爷爷奶奶,外公外婆带孩子)逃避更甚,越早摆脱逃避心理越有利于孩子的干预。
不仅逃避心理,更多的是焦虑心理,而这种焦虑集中在母亲身上。
那焦虑应该如何缓解呢?一般情况都是这样:家长焦虑中进行孩子康复干预??孩子情况改善??家长焦虑减少,继续干预。
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焦虑,只有进行有效的干预,孩子取得进步缓解。
二、学习者
其次,家长应该作为一个学习者。
学习了解自己孩子的一切,比如孩子在九大方面(感知觉、手眼协调、认知、语言理解、语言表达、感觉统合、精细、社交、自理)的具体能力以及差距,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,做一个相对简单的量表,做到心中你有数。
在干预机构中,多多请教老师在家里应该做哪些内容以及怎么做,学习如何更好的引导与泛化,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孩子日常与社交之中。
在我所接触成功康复的孩子,家长大多是半个专家,也是非常积极的学习者。
学习才能帮助家长做的越来越好,孩子的路才会越走越顺。
三、六点干货
再给家长提供6点干货,这6条干货适用于所有特殊儿童,不只自闭症。
1、尽可能多的户外活动
自然界的感觉刺激非常有利于大脑的发育,所谓感觉刺激就是五感的不同体验,不如不同的食物环境天气经历气味等等。
2、在幼年期尽可能多的爬行
婴幼儿新陈代谢的速度是非常快的,爬行是人类协调的基础动作,对于孩子本体感的建立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
3、尽量少吃流食
咀嚼是发音的基础,而发音是语言的一部分。
4、语言尽可能简单准确
如:宝宝快到妈妈这里来。不如:来(加招手的手势)语言越简短准确,孩子听懂的概率,得到回应的概率越高。
5、和孩子交流时尽量蹲下来保持视觉水平
更有利于抓住注意力的瞬间来交流,同时尽量保持只有一个声音来源。
6、屏蔽掉复杂语言环境
如果你在和孩子说话,旁边的姑姑爷爷之类尽量保持安静,因为自闭症和发育迟缓的孩子对环境的抵抗能力非常弱,很难从多个声音中选取出来需要执行的声音。
四、挑选机构
除了家长在孩子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,康复机构与老师也有很大关系,有3条关于选择机构的建议给家长:
1.不要选择不能听课或者无法看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机构
作为旁听者,可以学到很多老师的干预方法,听课还可以观察老师是否专业,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。
2.要看老师的资质
选择专业的康复老师,如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,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。
3.康复机构推荐“医教一体”的康复中心
这种一般大城市的儿童专科医院有,有专门的临床医师,也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,这样对于孩子的评估是非常准确与方便的,对于孩子的康复也更有效果。
如果想了解家庭教育与机构的选择,通过咨询热线028-87429120或在线免费询问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