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闹情绪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事。比如:
① 在大街上一言不合就开扯开嗓子哭。
② 在商场里偏偏就要某个东西,不给就撒泼打滚。
③ 你碰倒了他的玩具,道歉之后仍然不依不饶。
……
面对这样的情况,很多家长无从下手。吼吧,伤害孩子,不吼吧,孩子一直闹腾。到底该怎么办呢?

别急,往下看。
本期Q博士课堂,我院心理部主任陈颖老师(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),将分享3个情绪问题的经典案例。
帮助家长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应对方法。不用吼也不用打,科学应对孩子情绪问题。
案例1:被批评了——哭
朵朵,3岁了,刚上幼儿园,她非常喜欢去幼儿园, 老师也很好。
但是最近老师反映:
果果什么都好,就是一句都说不得,刚说一句,还没批评呢,她就哇哇大哭!自尊心这么强,以后怎么办呢?
陈颖老师建议

不只孩子,成年人面对批评的时候也会很难受,只不过成年人有很多的方式表达出来,也比较容易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。
而2、3岁的孩子听到别人说她不好,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哭,把心里的难受表达出来。
所以,你首先要做的是接纳朵朵的情绪,轻轻地抱着她说:“被批评当然会难过,妈妈也被批评过呢……”。
这时她被你的故事吸引一部分注意力,没那么伤心了。
然后等朵朵平静下来,再和她分析这件事:“老师这样说你的时候,她说的是一件事,而不是针对你这个人。”
常常这样对孩子讲,她就能明白了。
注意
平常在对孩子说话时要注意,不能说:“你这个人真笨、真懒惰、真差劲。”
这些话与前面的对事不对人的自相矛盾。会加剧孩子的负面情绪。
案例2:失败了——发脾气
儿子明明,3岁了。如果我发现他尿急的样子,提醒他去上厕所,他根本不理会,甚至会发脾气。
更糟糕的是,如果我忍住不提醒他,他会真的尿在裤子上,并会因此发更大的脾气!
这是为什么,我也不知道怎么办?
陈颖老师建议
两三岁的孩子正是最执拗的时候,他很想自主,除非他自己提出要别人帮忙,否则讨厌别人主动来帮忙。
而且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,控制大小便是他很重要的一个工作、一项成就,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搞定。
所以一旦搞砸了,比如尿在裤子上,他会很挫败、很不高兴,然后大发脾气。
其实你慢慢观察会发现,要做的就是不提醒他。
他可以发脾气,但是他冷静下来之后,你还是要告诉他:“下次有感觉,要记得去厕所。”
注意
家长要允许孩子独立解决事情,假如失败了,不要指责他:“看吧,刚刚明明提醒你了”。
而是认同和接纳孩子随之而来的挫败、发脾气等各种负面情绪,减少孩子的负面心理压力。
案例3:愤怒——打人
我儿子现在5岁1个月。最近脾气突然变得很坏。不说他还好,一说就扔东西,大吼大叫。我平时脾气挺好的,但看见他这样我就压不住火气,打了他。后面就更糟糕了。
有一次居然看见他打妹妹。我应该怎么教育他呢?
陈颖老师建议
首先,处理方法失误,武力和严厉的语言,只能迫使他把愤怒收回去。当时没事了,但后面他去欺负妹妹,其实是一种愤怒转移。
这种情况很危险,愤怒如果不及时疏导,要么攻击他人,要么自残。
这都不是你想要的结果。
其次,关于突然发脾气,和妹妹有很大关系,很多家长会因为关注小的,而忽视老大。
发脾气、扔东西、打人成了他宣泄的愤怒的出口。也是为了引起你们的注意、寻求关注。
注意
愤怒就和恐惧一样,是对于威胁到我们生存的事物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。
除了疾病因素,孩子不会突然脾气不好,可能是在之前就积累下来的,最近的事件只是爆发的导火线。
建议家长等到孩子接受事实、平静下来之后,才是分析事情原因的时间。
英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Kathryn Mewes把孩子的情绪爆发形象地比喻为『情绪山峰(Emotion Mountain)』,大致分为4个阶段:
第一个阶段:认为都是别人的错。
第二个阶段:意识到是他们自己的行为让其陷入窘境。
第三个阶段:呜咽以及接受了事实。
第四个阶段:精疲力尽、回归平静。
